認知障礙症睇醫生攻略 課堂五 照顧者經驗

認知障礙睇醫生

認知障礙症人士到醫管局求診,不同聯網、不同醫院的輪候時間、確診過程,以至轉介的專科部門及安排也有不同。

照顧者Eva — 九龍中聯網

照顧者Eva的老爺一向有到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覆診,定期拿血壓藥。當發現老爺出現疑似認知障礙症徵兆時,她和奶奶便陪同覆診,並將日常觀察到的行為徵狀告知醫生,「為免老爺不高興,我還特意用英文和醫生講。」

醫生了解情況後,轉介老爺到伊利沙伯醫院職業治療部,由職業治療師進行評估。不過Eva說,即使職業治療師作出評估,原來也不可以直接轉介見專科醫生。因此,她又再帶老爺排「街症」見醫生,然後再要求寫轉介信,最後輪候大半年見老人科醫生。

輪候見醫生期間,職業治療部為Eva安排照顧者專題,學習如何與認知障礙症人士相處,怎樣透過遊戲減慢退化;又安排老爺參加「生活重整小組」,讓他有機會做訓練。「職業治療部很好,課程對我們很有用。」

普通科門診
職業治療部做評估
回普通科寫轉介信
半年後見老人科醫生

照顧者銀仔 — 九龍西聯網

銀仔起初帶爸爸看私人執業的老人科醫生,並確診認知障礙症。她說爸爸的磁力共振測試結果,清晰看到腦部萎縮。由於爸爸每半年會到公立醫院內科覆診,所以這位私人執業的醫生主動提供轉介信,建議他們到公立醫院「留紀錄」。

銀仔帶同轉介信及相關報告,陪爸爸到公立醫院覆診。她說,醫生了解情況後,首先替爸爸做認知評估,再安排他定期見職業治療師及見臨床心理學家。銀仔曾問醫生,為什麼不用轉介到腦神經內科或精神科?醫生解釋爸爸沒有相關徵狀,所以直接轉介到「記憶診所」覆診。

半年後,醫生、職業治療師及臨床心理學家三方開會討論,確認爸爸患上認知障礙症。

私家醫生做評估
確診、取得轉介信
公立醫院覆診時告知醫生
隨即獲安排做評估

照顧者GABE — 港島西聯網

Gabe的媽媽患有「額顳葉型」認知障礙症。她指媽媽最初睇私家內科醫生,後來轉介到公立醫院求診,當時輪候專科門診的時間不算長,大約數個月左右便見腦神經內科專科醫生。

Gabe說,醫生沒有再為媽媽做認知評估,只安排每半年左右覆診一次。她曾問醫生為什麼沒有轉介媽媽至記憶診所,醫生解釋,記憶診所只會為六十五歲及以上的病人服務,由於媽媽確診時不足六十五歲,故直接由腦神經科負責診治。

私家醫生做評估
確診、取得轉介信
數月後見腦神經內科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