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瞓唔著數綿羊🐏」可以應對失眠?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陳銀燕一聽,立即SAY NO🙅🏻‍♀️:「唔得㗎!會醒㗎!」她說,香港人普遍不注重睡眠衞生,甚至用錯方法「對抗」失眠。例如「數綿羊」反而會令人高度專注,愈數愈精神。

以下一些常見謬誤💥,你有冇份?

  1. 早睡早起身體好?
    一般情況下是對的,但陳銀燕強調,有人習慣早睡早起🐔,有人喜歡遲睡遲起,早睡反而會輾轉反側,影響睡眠效率。因此,遲睡遲起若不影響日常生活,不需太介懷,「每人生理時鐘⏰唔一樣,好難講一定要幾點瞓,瞓得好先最重要」。
  1. 瞓得愈多愈好?
    國際睡眠基金會建議,成年人每天睡7至9小時。陳銀燕指,睡得太多或反映身體機能出問題,「可能情緒影響,唔想活動,成日攤在床上,甲狀腺問題亦令人覺得攰😵。」
  1. 瞓唔夠補得返?
    陳銀燕說,睡眠不足💤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「米已成炊」,無法經「補眠」消除。日間或周末補眠反而會打亂生理時鐘,加重晚間失眠情況。若果周末真的睏得受不了,也可補眠一會兒。
  1. 黃光不影響睡眠?
    電子產品的光線🔆會抑制人體分泌褪黑激素,影響睡意。一般人以為藍光🔵才有問題,將熒幕調為柔和的黃光。但陳銀燕提醒,不論藍光或黃光,非常微弱的光線已足以影響睡意,故睡前1小時須避免看手機或電視📵。
  1. 喝酒能助眠?​​
    酒意🍺令人昏昏欲睡,但睡眠斷續,只有淺層睡眠,加上利尿容易半夜醒來,睡得並不好。陳銀燕特別強調,患睡眠窒息症人士睡前不要喝酒,「酒會令人放鬆,令睡眠窒息更嚴重」。

除了認清失眠陷阱,陳銀燕建議,照顧者可以為自己及認知障礙症長者營造理想的睡眠環境🌙。

⚫ 日間多曬太陽:有助分泌褪黑激素和調節生理時鐘,若長者行動不便,可推他們去露台或公園曬一曬🌻。

⚫ 建立睡前儀式:例如刷牙、如廁、聽歌,每晚依序進行讓身體意識到了特定時間要睡覺。

⚫ 睡前放鬆活動:例如呼吸練習、靜觀或肌肉放鬆法。長者可以浸腳,有助血液循環及放鬆。

⚫ 保持睡房黑暗:光線會減低睡意,盡量關燈睡覺🏮,亦可使用眼罩或遮光窗簾。

📌中大醫學院推出「安眠小築」手機應用程式,根據用戶的睡眠及情緒自我評估,提供認知行為治療(CBT-I)自學課程,改善睡眠質素。如有需要,可要求治療師一對一跟進。
【Apple下載】
【Android 下載】

💡下一篇會介紹CBT-I的「認知」部分,學習扭轉不當的睡眠認知,減低焦慮。
💡全面了解認知行為治策可參考其他文章:
【失眠點樣醫】🐏
【瞓得耐不如瞓得好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