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幸福地老去
「我想待在自己的家,不想和仔女住。」
陶婆婆 – 「我不喜歡別人黏著我。」
「無人可以跟我住,我鐘意這樣!你們不可以阻止我,我不喜歡別人黏著我。」陶婆婆九十歲,一直都是自己住,幾個女兒都無法說服同住。陶婆婆住在堅尼地城,經常去社區中心,她和鄰居關係很好,偶然不想煮飯,鄰居會幫忙買飯。大女兒每天通電話,不時來探望:「阿媽成日鬧人,唔想成日有磨擦,我也由得佢一個人住。」
陳伯 – 「做人最緊要有尊嚴。」
陳伯將近八十歲,堅持在深圳獨居:「自己住,有自由,想吃甚麼、做甚麼,都不用別人同意。」女兒每隔幾年就「講數」:「七十歲就返香港」、「七十五歲就好返」……她越講得多,他越抗拒,彷彿不信任他有獨居的能力。陳伯有次認真地答:「做人最緊要有尊嚴。」
RAYMOND媽媽-「給我一點空間。」
Raymond的媽媽一向獨居,近年確診認知障礙症,Raymond於是和太太一起搬回去同住。「我們打算回去照顧媽媽,怎料她情緒很大。」他說媽媽不習慣同住,常以為媳婦是外人,每天大發脾氣。他們怕媽媽一個人在家有危險,日間夫婦二人外出工作時,會啟動網路攝影機,發現媽媽獨個在家中,自在又平靜,作息也十分穩定:「我們在家,睡到十時多也不願起床;她自己一個,九時多就會自動起床,下午自己吃飯。原來給她一點空間,就會不一樣。」
一個人等於可憐嗎?
如果沒有子女,就必然無法留在自己的家?
入老人院,是子女安心,還是父母開心?
老了一定要同住?
讓我們來盤點在香港,如何讓一個人可以好好地老去!
最後都是一個人?
人口高齡化直接影響老後的生活,越來越多人上了年紀仍然希望保持中年的生活。1950年每十個六十五歲或以上的美國人,只有一人獨居,千禧過後,每三個就有一個。
日本在2010年,六十五歲或以上男人每十個有一個、女士每五個有一個獨居。大學教授上野千鶴子在暢銷著作《一個人的老後》指出日本女士無論有否結婚,年過八十時超過八成都是單身,而就算有子女同住,最後也會因子女無力照顧,被送入老人院。
她接著還寫了《一個人的老後 男人版》、《一個人的臨終》,提倡大家都要準備好一個人生活:「人生到頭來,終究是一個人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