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正退休後組成「清徑先鋒」,一面行山一面清理垃圾:「朋友也不能天天陪我,現在聚集了一班人行山,是無得輸的計謀,這麼多人陪我玩,真的好開心。」

李正從中學起愛上行山,參加毅行者、越野賽、跑山。2003年疫症後,參與戶外運動的人大增,行山行澗、跑山、越野單車、野營、攀爬,甚至滑翔風箏都會在山上出現。李正卻慨嘆人們為山野留下許多垃圾。

他跟友人行山總會帶些垃圾袋,行多兩步,袋子就滿了:「幾個人的力量太小,不過當時我仍然在職,沒有時間有系統地持續下去。」

他當時是警察,2013年五十五歲退休,決心要是找點事做,鍛鍊自己。

bm0097 5

退休實現目標

李正坦言不想退休後成為「宅老」,二來聽說退休的同事大多不長壽,平均退休後捱不過十年!

他形容最初急病亂投醫,甚麼都做:「我幫過大學的毅進課程做顧問;又帶戒煙人士去行山;兼且訓練邊青參加跑步賽事,甚至給運輸公司老闆提供人事管理意見。」生活充實,甚至有點忙碌。但他靜下來覺得,這不是長久之計。

一直埋在心裡的種子,終於在2016年初發芽。他找到幾位同樣喜歡行山的朋友,當中有山藝導師,組成了「清徑先鋒」義工隊。他們先為學校、志願團體訓練幼稚園至大學生,一邊行山、一邊執垃圾。享受大自然之外,身體力行改善環境,感染更多人參與。2016年末開始,每個星期二都會出隊上山,細風細雨也不改,現在每個月更有兩個週末出隊。

認識新朋友

「初時參加的義工只有兩、三位,現在每次都有二十人,認識不少新的朋友呢。」他說義工團的朋友都很真誠,不計較。

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暑假訓練營的青少年,他們來自同一間中學,操行有問題,例如經常遲到早退。初時他們都是苦口苦面,看到垃圾只會推別人去執。但慢慢態度轉變,經常遇上郊遊人士大讚。「這班青少年,平時被罵多於讚,被讚後都變得積極起來。有些人現在仍會跟我們行山執垃圾。」

李正還記得團員有癌病康復者:「初時他下山仍不夠氣,會站不穩。現在身體漸漸改善了,更成了資深義工。上山執垃圾以外,還自發去海灘清潔。」

這些來自不同職業、背景,健康狀況,甚至是年齡橫跨十七歲與七十一歲的義工們,在山上成為朋友,合力把山上的垃圾清除。「年青有力氣,會幫忙拿多一點東西。年長的眼光很銳利,總是找到藏起來的垃圾。」

起點和終點
起點和終點

忘記看風景

李正一直免費提供執垃圾的工具,獨力承擔團隊的保險費用。義工們時有提出要資助,甚至提醒他可以組成志願團體申請資助,但他一一拒絕:「現時我仍負擔得到,就不想把組織、關係變複雜。越少牽涉,人越自由呢。」

他希望可以跟其他行山組織合作:「從籌組到現在,我明白單靠我們一班長者,拾到死了,垃圾也是沒完沒了。所以希望身體力行,感染其他人,並由細教起。」

「清徑先鋒」的義工忙著執垃圾,有時還忘了欣賞眼前的美景。「香港相當美,有世界頂級的風景,但有趣是義工們都太投入,反而忘記欣賞。」李正笑著說:「還有義工說,平日在市區也會四處張望,看看有沒有膠樽鋁罐,好像患了清徑職業病一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