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知障礙症與抑鬱症等精神病都與腦部健康有關,研究指腦部受到破壞難以復原,會增加患上這類腦部疾病的風險。

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近年發現運動可以逆轉海馬體萎縮,增強記憶力。
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發現,進行中至高強度帶氧運動十二星期後,海馬體會變大,記憶力和長期學習能力也有提升。

學系賽馬會思妍婦女精神健康計劃研究主任盧力行博士指,帶氧運動可以增加腦部血液循環,讓大腦吸收更充足的氧分和營養,對精神及大腦健康有各種好處。但他亦強調:「運動種類不太緊要,重要是運動的強度與養成長期運動習慣。海馬體能透過運動變大的說法,要運動十二星期、每星期至少一百五十分鐘、分至少三天運動,才有效果。」

唱歌測運動強度

運動強度怎樣才夠?盧力行說:「人人不同」。進行帶氧運動時人會喘氣,他說:「有些人行三十級樓梯會喘氣,有些人可能跑步很快才會喘氣。」想知道自己做的運動夠不夠強度,可以用說話和唱歌測試:「如果做運動時能說出一句完整說話,但不能唱歌,就達到『中強度』運動量;而連一句話都說不完,便是『高強度』了。」

盧力行現在於香港大學主要研究運動與腦部健康,對象以中年婦女為主。為了令她們更容易和樂意做運動,他設計了一些在家也能做到喘氣的帶氧及肌肉強化運動,這對大腦健康,例如預防認知障礙症及肌肉不足型的衰老也有好處。

帶氧運動可以增加腦部血液循環,對精神及大腦健康有各種好處

動作教學

ADVISER 盧力行博士
ADVISER 盧力行博士

運動 1

準備:雙腳打開至肩膀闊度,雙手交疊垂下。

動作:腰轉向左,同時雙手揮向左上,右腳隨身體扭動轉左至腳跟離地,回到準備動作。左右兩邊重複做。

注意:雙手不必過份拉直。

運動 1
運動 1

運動 2

準備:雙腳打開至肩膀闊度,雙手掌打開放在腰的高度。

動作:左右腳交替跳起至大腿碰到手掌。

注意:手掌維持原位,不用刻意拍打大腿。

運動 2
運動 2

運動 3

準備:雙腳前後打開,膝蓋自然屈曲,雙手掌疊起向前伸直,維持在腰間高度。

動作:將後面的一隻腳提起至碰到手掌,重複數次,左右腳交換。

注意:手掌維持原位,不用刻意拍打大腿。

運動 3
運動 3

運動 4

準備:坐下來,雙腳踩著地板,大腿與小腿成直角,雙手放在左邊大腿下。

動作:提起並伸直左小腿,放下,重複數次,左右腳交換。

注意:換右腳時,雙手放在右大腿下。此運動適合平衡力弱的人。

運動 4
運動 4

運動 5

準備:坐下來,雙腳腳趾踩著地板,雙手自然放在胸前。

動作:雙手及雙腳大字型打開,換腳踭踩地。

注意:打開手腳時不必勉強令手肘及膝蓋伸直,但手臂及腿應盡量向外伸展。

運動 5
運動 5

中高強度運動:運動「辛苦」有益大腦

中高強度的運動做起來覺得「辛苦」,原來也是大腦的「補藥」,可調節大腦應對壓力的反應,令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時,沒那麼緊張、焦慮、暴躁,可以預防抑鬱症、思覺失調等精神病。盧力行解釋:「壓力有兩種,一種是可以控制的,例如做運動時覺得『辛苦』;另一種是不可預計及控制的,例如老闆今天突然回公司,覺得緊張。兩種壓力出現時,都會令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增加,激發情緒反應機制(fight-or-flight),令人有負面情緒,例如緊張、恐懼、痛苦等。」

定時向大腦拖加控制的壓力,例如運動,可以訓練大腦適應壓力,減低情緒反應機制的敏感度,到再遇上不可預計及控制的壓力時,情緒也會沒那麼負面和躁動,達到提升大腦抗壓能力的效果。

找出做運動的意義

人人都知道做運動有益健康,但不少人難以養成習慣。盧力行為思覺失調患者建立運動生活時,會與患者坐下來討論想做運動的原因。

有一中位中年女士,受藥物影響致肥,她想透過做運動減肥,但減肥原因原來不是貪靚,而是不想家人擔心肥胖影響身體健康。盧力行說:「減肥只是表面原因,『不想家人擔心』才是內在動力。找出內在動力,更能維持做運動的恆心。」自從這位女士開始做運動後,她對食藥致肥的無力感便沒那麼大,家人還向她說「好啊,做多點運動」。

盧力行強調,要培養並維持做運動的習慣,家人的鼓勵很重要:「可以幫忙找出住址附近的運動設施和工具。」他說中高強度運動一星期要做一百五十分鐘,但初做運動者可以訂立自己有信心做到的目標:「目標可以好低,跑步一分鐘都得,最緊要有做,再慢慢提高目標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