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後的日子:健康飲食不戒口
Eling二十五年前因為胃癌切掉整個胃部,但踏入復康期後,她並沒有戒口:
「樣樣唔食,就唔夠營養和體力。如果真的很擔心,想吃甚麼就吃一件,滿足心魔。」
Eling在切除胃部手術後,一開始只能喝奶、吃粥,進食流質的食物,慢慢可以吃一塊餅乾等固體食物,再由小半片麵包到整個麵包。如今二十五年過去,她甚麼都吃,但會少食多餐:「重要是健康的生活習慣。有些癌症病人不吃蝦蟹,但吃一兩件不會有甚麼問題。可是如果常吃速食食物,那本來就不健康的。」
她指的健康生活,還包括堅持運動、早睡早起,關鍵是心情好:「這二十多年我教好多癌症患者練氣功,甚麼人最易復發?唔開心、擔心、經濟有問題、孩子還小,還有另一半唔錫佢,一定會復發。」
普通人一樣
營養師周倩蕾也提醒大家不要太緊張:「癌症康復者和普通人一樣,都是需要均衡營養,健康飲食,少吃油鹽糖等,這些一般人都應該做的。」她相信癌症患者最重要是治療期:「剛做過手術,或者完成電療化療這些較急進治療的一至三個月,身體要恢復,所以要大量熱量和蛋白質。手術後傷口要復原,而電療化療等傷害了的細胞,亦同樣需要蛋白質去修補。至於熱量,就是我們常說的卡路里,有癒合的功能。」
部份治療如電療,或會因損傷口水腺令康復者有進食的困難。周倩蕾解釋這些副作用多會逐漸消除,「例如說影響味覺等的副作用,多不會長期伴隨。除非電療太強力、太頻密,可能令口水腺永久損傷,這些情況,康復者也多能自行調節,像少吃飯類,改吃粉麵這些濕潤的食物。」
減少標籤自己
到了康復期,她相信不用特地找有機菜或營養食物,盡量不用標籤自己。一些患者特別擔心植物雌激素,不敢吃豆腐。「其實那些植物雌激素是有益的,例如大豆內的異黃酮素,對身體有益。每一天,我們都會建議吃一至三份黃豆類製品。」經過術後的三個月,蛋白質的攝取則可以回復正常,「每一餐大約吃自己手心厚大的肉,飯粉麵也不應過量,大約一碗,女士可能大半碗。另外要有大半碗的菜。」
周倩蕾亦提到,很多人誤以為糖份養癌,所以戒糖,其實不正確,「癌細胞的確是以糖為燃料,但其他細胞亦是以糖為燃料的,你不吸收糖,癌細胞只會更加去掠奪其他資源。反而腦部只能以糖份推動,你不可能戒清糖份。」根據世衞的標準,每天糖份的攝取建議上限為五十克,「所以少糖,不是說沒有糖。一茶匙糖大約四克,你煮菜時下一兩匙,是沒問題的。」
不要太嘴尖
一些康復者會因為擔心自己吸收不到足夠營養,而放棄素食習慣,亦有一些人刻意改為茹素,周倩蕾則認為無須刻意改變,「素食同樣能得到充足蛋白質,你看現時越來越多職業運動員茹素,但亦可以維持他們的消耗。素食的蛋白質可以從大豆、果仁等攝取。也可以選擇吃蛋奶素,或是吃魚素,這些都是個人選擇,但與是否癌後康復沒有關係。」
她建議,康復者不要吃得太嘴尖,「太複雜的要求,反而難維持。好像有人要吃一些特別的魚,要每天去西貢買,那怎樣可以長期做?我上課時,教做的其實都只是些一般家常菜,好像蒸水蛋之類,可以加入營養奶去煮,其實蛋白質已經很豐富。」
重要是心態:「康復者不要常常覺得自己是康復者。」